青藏高原东南地区是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交互作用区,这里构造变形复杂,高山峡谷地貌险峻,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和亚洲气候演变的关键区域。12月1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院士领衔的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在学术期刊《全球和行星变化》发表最新成果,揭秘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隆升的气候历史。研究认为,青藏高原从早期炎热干旱的低海拔沙漠到现代季风气候控制的高原,其演变过程中还经历了夏季炎热干燥、春秋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
据介绍,研究区域芒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缘,平均海拔约4300米。现今,盆地的气候为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3.9℃,年降水量为590毫米。结合盆地沉积地层、高精度火山岩铀-铅年代学、植物化石多变量分析、碳酸盐团簇同位素古温度计、氧同位素古高度计和气候模拟,研究团队定量重建了芒康盆地距今4200万年至3600万年的隆升历史。
研究认为,以贡觉、热鲁盆地等为代表的藏东南地区5000万年前是一片炎热干燥的沙漠,海拔仅约700米,形成了大规模的风成沙丘沉积,受西风带气候控制,生长着代表干燥气候的棕榈植物群。4500万年前,藏东南地区开始快速隆升,至3900万年前,芒康盆地古高度为2600米,约3600万年前抬升为现今高度3800米。
丁林院士介绍,藏东南隆升至现今海拔后,水汽传输受到影响,形成了一种过渡态干湿季对比明显的“奇异季风”,这是一种流行于藏东南地区独特的地中海气候模式,最主要的特征为双峰式降水——春季和秋季有两个季节性降水高峰,降水量每天约4-5毫米,夏季季节性降水较少,每天小于2毫米。类似于现代地中海气候,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干旱,凉爽的雨季从深秋持续到春季。上述夏季高温干旱特征与典型地中海气候非常一致,而与现今藏东南地区林芝、左贡、巴塘、昌都等夏季高温湿润的单峰式季风降水特征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