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政策齐发推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特色化运营的数据要素产业园区“多点开花”,金融企业和科技企业瞄准数据评估、资产化等方面的市场布局……近期,多方积极“动”起来,加快在数据要素领域布局。业内人士表示,各方的积极参与将不断激发我国数据要素市场潜能,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关键“原材料”,凭借其强大价值潜能,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据交易规模超700亿元,预计2025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超2200亿元。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即业内所说的“数据二十条”正式发布,今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
近期,上海、广东、北京、湖北、贵州等多地政府也纷纷“动”起来,发布政策文件,探索数据要素基础制度。这些政策多将推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作为重点,涉及规范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精确数据要素登记服务管理、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交易等方面。
其中,建设统一的数据平台是多地政策的着力点之一。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11月7日印发的《广西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管理暂行办法》通知提出,将探索建立统一高效的数据产权登记制度,规划建设统一的公共数据运营平台以及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等。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布的《云南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公告显示,省公共数据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和建设全省统一的公共数据平台,各州(市)、县(市、区)不再建设本级公共数据平台,为公共数据处理活动提供支撑。
地方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同时,特色化运营的数据要素产业园区也在全国各地“多点开花”,承担起产业集聚和产业规模化经营的重任。目前,上海张江、深圳福田等地都已建成以数据要素为核心提供先行制度保障与配套设施的产业园区,在各自专长的行业领域开展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创新探索。
而目前正式启动的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更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根据创建方案明确的数据先行区总体目标,到2030年,北京汇聚高价值数据资产总量达到100PB,数据交易额达到100亿元,数据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创建方案也明确,北京将打造“2+5+N”的数据先行区基础设施技术架构。
“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为企业带来了完善的产业配套、上下游企业集聚,将有利于企业开拓更广阔市场,为数据资产化不断赋能。”清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张英伟对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政府“动”起来的同时,不少金融企业、科技企业也瞄准其中的市场机会,纷纷“动”起来,助推数据要素市场潜能进一步释放。
清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北京数据资产评估服务站”,与第三方价值评估机构共同为企业数据质量评价及价值评估提供服务“窗口”,赋能企业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同时也正式发布了全国首个企业数据资产入表一站式服务平台。
普华永道基于财政部发布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中对于数据资源的会计处理要求及相关会计准则,首发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一体化平台,将会计专业技术融合数据资产化创新实践,助推数据资源入表智能化。“数据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生产要素,相关政策将促使企业更加重视数据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积极参与数据要素流通市场。伴随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信息披露的加强,也将推动资本市场发现企业潜在价值。”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王建平表示。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多方探索和努力,以进一步激发其潜力。
“在我们看来,数据要素市场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但因为数据本身的特性,数据在交易流通中需要解决可复制性、安全性、合规性等问题,整个数据要素市场需要较长期的发展孕育过程,这就需要政策制度、技术手段、市场探索三方面整体协同拉动,才能不断推动向前。”张英伟说。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江小涓日前在第十四届财新峰会上表示,今年各地在政府支持下建立数据交易所,但目前数据交易还处于制度建设、规则设立的阶段,尚未放量,通过公共数据专区交易仍是主要方式。
“数据要素市场构建的目标是要促进场内场外相结合、多层次多样化的交易模式。国家层级的交易所应明晰基础服务的定位、公益属性或者公共属性占主导;对于场外就是要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层次、多样化的数据流通路径。”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在CCF中国数字经济50人论坛“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构建”专题研讨会上表示,当下应重点关注公共数据的开放利用,培育各类经营主体,形成开放多元的数据应用生态体系。